|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6
发表时间:2023-04-11 16:01 梓潼县七一高级职业中学校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初稿) 专业名称及代码 旅游大类-旅游类-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740104) 入学要求 普通中学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基本修业年限(基本学制) 修业年限:3年 五贯制:5年 四、职业范围(职业面向)
表1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职业面向分析表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展览场馆、文博院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服务岗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服务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取得相关“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从事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一线服务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职业素养(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7)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专业知识 (1)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公共艺术、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计算机文化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旅游业概况、饭店管理、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心理服务、主要客源国概况等基础知识; (3)初步掌握旅行社工作的基本知识; (4)掌握掌握服务接待礼仪规范、导游接待流程与服务规范等专业服务基础知识; (5)掌握饭店前厅、客房和餐饮服务基本知识; (6)掌握国内主要旅游地概况及当地主要旅游资源特色; 专业能力 (1)具备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具备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基础能力;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常用简单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3)能运用常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具备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4)具备初步的景点讲解能力; (5)具备旅游饭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基本技能; (6)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基本能力; (7)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本意识; (8)具备与他人正常交流沟通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或拓展(选修) 本专业属于旅游专业大类,学生专业技能对应升学技能考试以及1+X试点,涉及到导游、餐饮服务、前厅服务等,相应专业技能方面必须开设景点讲解(导游实务)、餐饮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前厅服务与管理),拓展选修茶艺服务、咖啡制作、插花、导游才艺表演、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实务等课程。 升学接续专业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升学接续专业有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研学旅行专业等。 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对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课程,中高职院校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中职阶段应当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专业(技能)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四个部分。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一般设置 6~8 门。 中职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旅游概论、形体、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情景英语、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服务心理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应根据中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一般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 中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景点讲解、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旅行社业务、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 3.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工匠精神及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应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学校可自行设置。 如中职阶段的专业拓展课程可开设:中国民族民俗、茶艺服务、咖啡制作、插花、导游才艺表演、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实务等课程 4.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职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入学教育与军训、专业见习、客房实训、中餐宴会摆台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 中职课程结构见表2、 表2 中职阶段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二)专业技能课1.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拓展课
4.专业(技能)方向课
5.综合实训,升学或顶岗实习。 中职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训可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由学校组织在校企合作的旅行社、景区、酒店等相关旅游企业开展完成。 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旅游类顶岗实习标准》、《旅游类专业学生景区实习规范》(LBT 033-2014)、《旅游类专业学生饭店实习规范》(LBT 031-2014)和《旅游类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规范》(LB/T 032-2014)要求。 九、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学校应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教学进程计划 1.中职段学时安排基本要求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为3000~3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课程体系学时占比分析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学时占比分析表
2.教学进程计划表
十、教学条件保障 (一)师资队伍配置标准1.师资队伍结构标准 有与本专业设置规模相适应并获得中职教师资格的专任教师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其师生比在1:20左右。专任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40%;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2.专业带头人标准 ⑴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德才兼备,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 ⑵在本专业所对应的产业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声誉,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协会、企业有着广泛、密切联系,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⑶主持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⑷主持过本专业实验、实训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指导过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在“传、帮、带”工作中做出较大成绩。 ⑸近5年,主持完成县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企业应用技术研究(经济管理类项目咨询、论证)项目1项,成果被企业采用,效果良好。 ⑹近5年,系统承担过本专业2门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效果良好。 ⑺应为具有一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并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 3.校内专任教师标准 ⑴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⑵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并富有创新精神; ⑶校内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⑷教学效果好,在教职工和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4.校外兼职教师标准 ⑴具有良好的师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熟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⑵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水平较高,能胜任所讲授的课程或专业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或能指导学生的实训或顶岗实习; 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配置标准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配置标准 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基本配置标准 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建设和配备较系统、完善的校内实训室,以满足学生的专业模块教学、综合项目实训和部分技能课的独立教学要求,尽可能采取开放式管理,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得到实践和操作训练。 (1)旅行社实训(实验)室 配备黑(白)板、工作台、接待台、旅行社门店所需电脑、网络、打印机、复印机、电话、传真机等。 与市县内大酒店、旅行社共建开放性实训室。能够进行酒店服务、旅行社接待实训、旅行社认识实训等实训。 (2)3D景区实训(实验)室 配备黑(白)板、投影仪、工作台、环形荧幕、电脑、网络、宽带等。 能够进行、旅行社认识实训、旅行社产品研发实训、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实训,景区3D模拟,景区模拟讲解等实训。 (3)茶艺实训(实验)室 配备黑(白)板、投影仪、工作台、荧幕、电脑、网络、宽带、茶桌、茶艺设施设备等。 能够进行乌龙茶实训、红茶实训、绿茶实训、功夫茶等实训。 (4)酒水实训(实验)室 配备黑(白)板、投影仪、工作台、荧幕、电脑、网络、宽带、吧台、调酒用品用具、咖啡用品用具等。 能够进行鸡尾酒调制实训、冷饮调制实训、咖啡制作等。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配置标准 本方案中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按照工学结合、政校企合作的原则,建设稳定(签订协议或持续合作3年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尤其是安全管理制度及保险制度);能涵盖旅游行业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实习安全保险保障。 (三)教学资源配置标准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鼓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开发特色教材。 2.图书文献资源基本配置标准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旅游管理管理技术、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经济、管理、法律和文化类文献等。 3.信息化教学资源基本配置标准 建设梓潼县七一高级职业中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校级资源库。管理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充分利用校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颗粒化教学资源建设,并积极参与和完成中职、五贯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打造优质化课堂。 十一、质量保障 (一)主要教学实施方法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本专业相关课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启发中、探究中、讨论中、参与中进行学习;运用学习通教学APP和智慧职教平台等教学手段,引入微课、MOOC等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服务学生终身学习。 (二)主要教学考核方式常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闭卷机试、实践、其他4个类型。 (三)主要教学评价方式1.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方式。依据课程标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教师课堂实施数据的采集、分析及统计,结合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教评教、学评教),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2.常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闭卷机试、实践、其他4个类型。 3.利用“工学云”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在顶岗实习阶段开展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企业第三方评价。 (四)教育部发布保障说明1.学校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 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 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 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二、毕业条件 1.修满本专业课程体系要求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学分。其中,5个公共选修课模块,每个模块至少选修并获取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总学分至少选修并获取10个学分。 2.学生在校期间,开展1-6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最后综合等级为“合格”及其以上(分为四等: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 3.按照《梓潼县七一高级职业中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中毕业、结业、肄业、辅修证书相关条例执行。 |
|